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

陳奕迅教女有方 不送鑽石送書本

明報 : 2010-04-22 (星期四) 5:04 AM

【明報專訊】陳奕迅前晚為珠寶鐘表品牌酒會任神秘嘉賓,被問到可會買鑽石送給太太及最疼惜的女兒康堤?陳奕迅笑言送書給女兒比送鑽石更緊要。又表示 女士都喜歡鑽石,但送得太多就不夠矜貴。

法國珠寶鐘表品牌Van Cleef & Arpels,前晚在君悅酒店舉行「Papillons」酒會,邀請多名模特兒展示多套名貴珠寶首飾外,陳奕迅(Eason)則擔任神秘嘉賓。

遺 失鑽石不用賠

屬於Ball場稀客的陳奕迅(Eason)解釋,早前獲品牌贊助鑽飾予演唱會作襯衫之用,為此特來看珠寶騷撐場。他自爆瘀事 說﹕「演唱會期間戴過一些蜻蜓、蝴蝶形狀的鑽石配飾上台表演,本來已盡量小心,但更衣時發現遺失了一顆小鑽石,我也不好意思,幸品牌好慷慨,不用我賠 錢。」

Eason出名愛妻又疼惜女兒康堤,但卻不打算買鑽石送給她們,他另有想法道:「送書本給囡囡比較緊要。嫁妝?太長遠的事了,現在 不用心急。雖然大多數女士都喜歡鑽石,不過送得太多就不夠矜貴。」

對於太太徐濠縈在微博上登出女兒照片竟 惹來連番批評,阿徐即為女兒反擊,Eason則沒有留意而不表態。

談及演藝人協會將為青海地震災民發起的賑災籌款活動?Eason表示願 意參與。至於昨日為「全國哀悼日」,內地所有娛樂節目一律被取消,Eason認為這是國家的決定,大家都會尊重。


引用文章來源

2010年4月20日 星期二

研究:學童每天少睡一小時,大腦認知發展晚兩年





作者: 文|陳念怡  出處:親子天下Web Only


如果孩子睡得好,就算少睡一點,影響真的有這麼大嗎?答案是,睡眠的質和量同等重要。特拉維夫大學艾維‧索丹博士指出,睡眠量的些微差距,確實對孩子的學習力造成極大的影響。


新學期方始,你家孩子是不是又出現每天睡不飽的狀況?英國《每日郵報》最新一篇報導指出,學齡兒童睡眠不足,將導致大腦功能無法彌補的損害。以認知能力為例,每天晚睡一小時的學童,其認知發展會比同齡孩子落後兩年。專家更指出,青少年長時間的睡眠不足,也有可能引發情緒暴躁、憂鬱、酗酒等行為問題。

也許家長不免納悶:如果孩子睡得好,就算少睡一點,影響真的有這麼大嗎?答案是,睡眠的質和量同等重要。特拉維夫大學艾維‧索丹博士指出,睡眠量的些微差距,確實對孩子的學習力造成極大的影響。睡眠不足不但有礙學童的大腦發展,也連帶降低學業表現、情緒管理,並且造成過胖、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。

從生理發展的角度來看,直到二十一歲為止,大腦都處於發育成熟階段,且多半是在睡眠中進行的。專家呼籲,正值成長期的學童,每日至少要睡飽九個小時以上。然而,和三十年前的孩子相比,現在的國中小學童平均每晚少睡一小時。半數國小學童在上學日的睡眠時間都不滿七小時;課業壓力大的國中生更不用說,平均睡眠時間只有六小時。

面對永遠睡不飽的孩子,家長應先檢視以下幾個因素:是否過度安排活動、功課太繁重、家庭作息過於鬆散,或沉溺電視電玩的誘惑。此外,為了讓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,專家還提供幾個實用技巧:

1. 實施睡前儀式:針對年紀小的孩子,爸媽可運用床邊故事、背部按摩、泡澡等靜態活動,營造愉快正面的家庭氛圍,幫助孩子建立固定的睡前作息。

2. 列出睡前檢查表:針對大一點的孩子,爸媽可設計一份「睡前檢查表」,清楚列出睡前該做的事,供孩子勾選自己已完成的項目,這樣不但可減少無謂的親子爭執,也能滿足孩子「做到了」的成就感。

3. 要提前準備:為了確保孩子每天能在固定時間入睡,爸媽千萬不要等到規定時間一到,才匆忙催促孩子去睡覺。明智的做法是,全家人要在睡前一小時,啟動刷牙、唸故事書等準備工作,以預留充足時間,因應生活中許多突發的狀況。



贏在起跑點又如何?

贏在起跑點又如何?



先前有人討論過「閃卡」的教育問題~正反兩方都有人支持~我不了解閃卡的教育模式為何,自己的bb1歲我都拿free的軟體放在iphone給他玩~我看他也是有看沒有懂~反正一切遊戲為主。


但是看著看著又出現了「贏在起跑點」這句話,我真想說,贏了起跑點又怎樣?我bb14個多月了,還不會自己走路,有人要我們多幫他練習走路,又有人說他的bb11個月就會自己走路了,為了滿足他的成就感,我笑笑的說,這樣的小孩真是棒啊~


下面是我看到的一篇文章,標題是「一公克的功課」。我不知道做父母的,是想要怎樣的小孩?拿來比上名校的小孩嘛?哈哈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引用出處

一公克的功課2010/04/19 兒子小一時,班上導師很認真,每天都出很多功課,也每天都很認真地改前一天孩子們寫回去的功課。當時,兒子唸的安親班老師也很認真,盯功課盯寫字盯得很緊。


甚至還有過跟我們約定好,兒子功課不認真寫到好的話不能回家,以此讓兒子認真地寫功課。當時,我估算過,兒子的功課要寫完,大約得花上將近一個小時。兒子呆在安親班的時間,大約三到六個鐘頭左右。扣除學校作業時間以及安親班的英文課與作文課外,兒子大概還有一個小時以上的自由活動時間。在家裡的時間,從不需用來做功課。


小二,換了個新導師。這一個學年以來,功課的量是越來越少。少到兒子大概10分鐘就可以完成當天的功課,甚至還有近乎沒功課的時候!剛開始時,難免心中會嘟噥:「這老師真是偷懶!」因此,雖然兒子從二下起,退出安親班,改上學校的課輔班等媽媽下班,我還是不曾陪兒子寫過功課。


只曾經在簽聯絡簿時,遇到兒子翻字典造詞的功課,有字跡潦草或是注音寫錯的地方,要求兒子修正,兒子鬧脾氣拒絕時,發生過衝突。

有沒有發現,其實我在評量老師是否認真時,也不自覺地陷入:「功課出得多=認真」的迷思?憑良心講,功課出得多,老師改得累、孩子也寫得累!只有家長在簽聯絡簿時,看到密密麻麻的功課,會有種沒道理的欣慰感。


看到這期親子天下中的那句話:

如果我們成人上了一天班,回家都只想要放鬆,為什麼我們可以要求孩子,從早到晚超過八小時的學習之後,回家還要再來兩個小時的「練習」呢?

完全無法有共鳴!
因為,媽媽下了班回到家,還是忙得跟陀螺一樣,身陷於公事家事忙不完!而兩個孩子,回家後就是全然的放鬆!


問我會不會怕兒子輸在起跑點上?說真的,很偶爾的時候,會有點擔心。不過,看看兒子的成長學習歷程。一歲就認得26個英文字母、兩歲就會加法、三歲就會減法、五歲就會乘法。然後呢?贏在起跑點上了?起跑後的現在,英文七零八落地,還記得的英文單字比中班的妹妹還少!數學月考時還是總錯在很誇張的地方。

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長跑。


起跑點的輸贏,不等於未來終點的輸贏。更何況人生的馬拉松,所謂輸贏的定義,更是因人而異。就算是世俗眼光中的輸,整個馬拉松跑下來,有欣賞到沿途風光、有享受到跑步的好處,這才是馬拉松的意義吧?

兒子現在的功課不多,也幾乎不外乎是:圖畫小日記、翻字典造詞、讀書心得報告、抄寫課文這類所謂的無創意作業。

不過呢,沒有功課,總比因有功課而痛苦好吧?

好不好奇我親愛的兩個孩子回家後,全然地放鬆下,他們在做些什麼呢?除了被我允許看卡通的七點到八點半這一個半小時外,他們兩會:

被忙不完的媽媽喝令去做家事,像是收衣服、摺衣服、吸地板、到樓下倒垃圾、整理自己書桌之類的;兄妹兩窩到哥哥的房間裏,一起玩玩具、畫畫、把房間弄亂;女兒幼稚園有發英文字卡跟CD,三不五時她就會自己跑去音響前放來聽;我有幫哥哥訂閱國語週報。


每逢週三出刊日,整晚就看到哥哥看報看到廢寢忘食;有時候,哥哥會跟同學借漫畫回家,或是家裡現有的那些書籍、甚至是有圖畫的字典,就可以讓哥哥看得不亦樂乎;妹妹看到哥哥在看書,沒空陪她玩玩具,她就會也跟著拿自己的國語月刊或是巧連智月刊,坐在哥哥旁邊一起看。


晚上到了睡覺時間,如果當晚表現相當良好,媽媽又來得及忙玩家事,就會讓兩個孩子一人各挑一本喜歡的故事書來,坐在媽媽身邊,看媽媽念故事。來不及忙完,那就會讓孩子們使用電腦,上文建會繪本花園的網站看書;或是讓孩子們躺平,燈關上,用NB放親子天下網站的有聲書給他們聽。

那輕如鴻毛的功課,不存在於我們每晚的家庭生活中!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本文出處 : 好孩子
作者:好媽媽waiting0

2010年4月19日 星期一

快快樂樂寫閱讀心得

引用來源

作者:王文華  出處:天下雜誌

想像你剛吃到一顆全宇宙最美味的巧克力,你高興的向朋友說:「嘿!我剛剛吃了一顆好棒好棒的巧克力!」
寫閱讀心得也差不多是這個樣子。

當你讀完一本超級精采的書後,你一定很想告訴別人:這本書真好看。


這算是心得嗎?沒錯呀!


如果老師希望你能交一篇比較正式的心得,字數最好多一點,這時,你也別擔心。想一想,你再痛苦也沒有作者痛苦,作者要從無到有生出一本書。我們呢,卻只要輕鬆的看書,享受作者提供的故事,比起作者,我們的工作真是輕鬆多了。

那麼,怎麼寫心得呢?

寫心得的第一步:找出你最喜歡的書。也可以挑出一本封面最漂亮或是書名最有趣的書來。挑好書後仔細的讀一遍,遇到有特別的句子、圖畫、情節或對話,記得做個小小的筆記。


閱讀心得分成兩個重要的部分。一個是大意,另一個是心得。大意就是用幾句話告訴大家這本書在講什麼。


一本書很長,你不可能把整本書都抄一遍;你會抄得累死,老師也會改得發瘋。所以,你只要把書讀完,閤上書,寫幾句話告訴大家,這本書在講什麼就夠了。這就是大意!


再來,就是最重要的事,寫心得,心得就是寫出你的看法。最後,別忘了談談你自己,把書裡的事和你自己連結在一起。

讀書心得重要的是,你寫的是自己對書的認識。不管你怎麼寫,別忘了說出這本書讓你最感動,或讓你覺得最有趣的地方,它們可以是書裡的一幅圖,也可以是書裡人物的對話、行為,你可以整篇心得只談一個想法,也可以談三、四件,它們都是你真實的看法,把它們寫下來,那就是最棒的事,你一定做得到,加油。

2010年4月16日 星期五

家中藏書萬卷 有助孩子成功?!

文章來源

【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報導】書中自有黃金屋,古老智慧告訴我們讀書的好處,老祖宗的智慧格言經過數千年之後,對現代人依然管用。根據美國一所大學分析全球27國家超過7萬名學生後發現,家中藏書越多,學童接受教育的時間較沒有藏書習慣的家庭學生為長,可見閱讀習慣的確會影響日後的學習。

美國內華達大學研究了27個國家,73000名學生就讀時間長短後發現,來自於家中有藏書的學生,大學畢業的比率比家中沒有藏書的孩子多出20%,另外,家中藏書量若超過500冊以上,學童受教育期間平均多出3.2年,顯示家中藏書多寡,與孩子將來受教育的期間長短有關。

不過研究人員也發現,每個「家庭收入的多寡」才是影響孩子受教育時間長短的原因之一,而且世界各國皆然。

內華達大學研究人員麥坎舉例表示,「位於亞洲的中國,家庭藏書超過500冊以上的家庭,孩童接受教育時間比沒有的家庭學童平均多出6.6年,在美國同樣的情形,則多出2.4年」。

因此研究人員推論說,不管國家的經濟條件、政治制度或文化如何,「閱讀與教育之間緊密相連」,而且從小養成閱讀習慣,的確是往後發展的基礎。

這份研究報告同時刊登於《Research in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Mobility》期刊。

2010年4月10日 星期六

讀寫能力,決定國家競爭力

引用來源

作者:何琦瑜、錢欽昭   出處:親子天下

為什麼閱讀素養成為國際評比教育競爭力的關鍵指標?

為什麼閱讀能力是 二十一世紀知識社會的「共通貨幣」?
負責OECD「學生基礎讀寫能力國際研究計畫(PISA)」總監安德亞斯.史萊克,完整詮釋了背後的重要意 義。



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(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-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,簡稱OECD)所主持,針對全球十五歲青少年閱讀、科學、數學能力進行國際性研究評比的「學生基礎讀寫能力國際研究計 畫」(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,簡稱PISA),已經成為許多國家進行教育改革最重要的依據與方向,原因在於該計畫所測驗的指標能力,正是因應未來社會競爭最需要 的特質。英國媒體也曾稱此一評比為教育界的世界盃競賽,得以反映國家的教育品質與競爭能力。台灣自二○○六年也加入了這項評比。

負責「學 生基礎讀寫能力國際研究計畫」(PISA)的核心人物、也是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教育部門指標與分析處總監的安德亞斯.史萊克(Andreas Schleicher),曾在公開演說中深入分析PISA評比背後的意義,同時提出二十一世紀人才需要的素養。史萊克表示,透過PISA對不同國家學生學 習成效的大規模檢驗,可了解哪種教育體制、什麼樣的條件,得以培養出未來所需的素養。《親子天下》特別針對演說內容摘錄如下:

讀寫能力 (literacy)是二十一世紀知識社會的共通貨幣。正如同貨幣不夠,無法滿足基本生存所需,讀寫能力不足,未來也很難參與並融入這個社會。由我們的研 究可發現,這是日益明顯的趨勢。

讀寫能力跟貨幣一樣,也面臨通貨膨脹的考驗。上一個世代的標準,勢必無法應付今日的需求。因此,我們要分 辨市場上對讀寫能力的需求有何改變,哪些讀寫能力愈來愈重要,又有哪些教育體制可以成功的提供這些讀寫能力。我們不只要看清教育在今日的面貌,更要探討教 育在未來的可能性。

在我們的定義裡,二十一世紀的讀寫能力是有關個人如何蒐集、管理、整合以及判斷文書資訊,進而解決問題,生產新知識, 達到參與社會運作與貢獻社會的能力。這也是我們今天面對教育體制要評估的指標。讀寫能力不只一種,除了最基本的閱讀讀寫能力(reading literacy),還包括數學讀寫能力(mathematic literacy)與科學讀寫能力(science literacy)。

2010年4月4日 星期日

澳童書「泰」有趣 讓孩子愛讀書


作者:葉興台   出處:台灣立報
據泰國國家報報導,泰國研究基金(TRF)官員班嘉旺‧王罕(Benjawan Wangkham)認為,無論你是不是老師,只要為小孩朗讀,就能讓他們的人生變得不一樣,閱讀能刺激小孩的大腦。




泰國益梭通省(Yasothon)衛生官員娜希亞‧方浩(Natthiya Phonkhao)幾年前閱讀了澳洲知名童書作家梅‧法克斯(Mem Fox)所寫的《閱讀魔法》(Reading Magic)泰文版後,就更熱中於推動家長為小孩朗讀的風氣。她說:「這本書給了我很多想法,讓我知道如何鼓勵家長為小孩朗讀。」在《閱讀魔法》書中,梅‧法克斯描繪小孩每天聆聽3本故事書,對他們有多好。


娜希亞‧方浩對這本書留下深刻印象,於是擬定一項「為小孩朗讀」(Let's Read to Children)活動,並向泰國研究基金申請預算。娜希亞‧方浩表示,一開始她找同事幫忙,這樣一小步,卻獲得驚人的成果,這項閱讀活動很快就吸380名家長和他們0到5歲之間的小孩參與。


這項閱讀活動提供家長兩本書,每天為小孩朗讀幾分鐘,結果令娜希亞‧方浩感到驚訝。她說:「我們發現小孩似乎生來就愛書。例如,有個1歲女孩,每次聽到家長朗讀故事就停止哭泣,對書本的喜愛程度甚至超過玩具。」


此外,有個3歲女孩的母親說,一旦女兒想聽故事,就會保持安靜。這位母親表示:「要不是這項計畫,我根本不知道這麼小的小孩會喜歡聽故事。」其他母親也認為,為小孩朗讀,能讓小孩保持好心情。這項為小孩朗讀的活動,除了從小培養小孩對知識的興趣,也增進了家庭親子關係。


由於這項閱讀活動的成效良好,益梭通省衛生官員決定擴大推動,除了編列更多預算,也動員義工協助。班嘉旺‧王罕表示:「義工一開始先為自己的小孩或孫子朗讀,地方上的人看到他們這麼做,就開始仿效。」班嘉旺‧王罕表示,益梭通省教育服務區辦公室想要加入,這項閱讀活動已成為地方上的大事。


她說:「省長、區公所、村落群(tambon)都爭相加入。」「為小孩朗讀」活動最後延伸到村落群所經營的托兒所,教師根據娜希亞‧方浩所做的初步研究,調整他們的教學方法。托兒所開始讓學生帶書回家,家長也接受說故事訓練。


娜希亞‧方浩表示:「這是件好事,因為偏遠地區民眾沒有太多接觸書的管道。」益梭通省偏遠地區的90戶人家,只有7家有書。「為小孩朗讀」活動的成員康奇特‧詹克桑(Kanchit Jaksan)表示,益梭通省是泰國第一個鼓勵成人為小孩朗讀的省分,它也是第一個像各方尋求協助的省分。


娜希亞‧方浩透露,目前超過40所托兒所和超過100所學校和民間教學中心參與「為小孩朗讀」活動,就連衛生所也參加了,益梭通省衛生局長已同意,撥給每個參與活動的衛生所5千泰銖(約台幣5,100元)買書。

洪蘭:讓孩子主動,閱讀才會成功

引用來源
作者:施君蘭整理  出處:天下雜誌第304期

閱讀是脫離貧窮、開啟世界之窗的改變力量...為什麼需要從小就開始?為什麼主動親近書本,才會有效?一起來看看洪蘭怎麼看待閱讀...



主動的學習才有用。如果不想學習,李遠哲站在這裡教化學還是沒有用,一定要自己願意學才有用。

 閱讀障礙在現今無論哪個社會,大約都是六.五~六.七%左右,在學校一定會碰到閱讀障礙的孩子。這是基因的關係,所以你打他罵他都沒用。怎麼辦呢?我們可以用其他的方法開啟他。

 歷史上有閱讀障礙的人非常多。比方說愛因斯坦、愛迪生。愛因斯坦是諾貝爾大師,但他到三歲才會說話。大家說,當時幸好有他媽媽,如果在現在的台灣社會,字不會拼、寫錯了,就重寫十個、一百個,把時間都拿去補強,把不會的變好,愛因斯坦再聰明也不會是愛因斯坦。

 教育的觀念在改。大腦是有限的資源,它如果這方面好,一定有另一方面的不足。在高科技的社會,孩子不可能什麼都知道,所以我們應該順他的長處,把他的長處跟別人搭配,科技整合、團隊合作,就會成就一番事業。

 另一位是李光耀。他退休時承認自己是語言障礙者,讓大家非常驚訝。為什麼願意說出來?他說,「新加坡小國小民,沒有自然資源,最大的資源是我們的腦力。」台灣也沒有自然資源,情形一模一樣。

腦神經和閱讀有何關係?

 中國字有非常多的音義。比方說「天、天花、天花板」,只要加一個字,全部改變。如果要讓孩子學東西,不管學什麼,閱讀是根本。若心裡沒有這個詞彙,他根本沒辦法斷詞。孩子有斷句上的問題時,唯一的方法就是閱讀。

 腦神經和閱讀有何關係?過去對於中風,左腦受傷右邊癱掉的病人,我們會說,你要學用左手吃飯、穿衣服,但現在我們把左手綁起來,強迫他右手動。為什麼?若你沒有主動要動,神經就沒辦法再連在一起。這也是為何孩子若不主動要學,怎麼教也沒有用。
 去年十二月,一位音樂家在中正紀念堂開音樂會,他是茱莉亞音樂學院的鋼琴家。二十六歲時,手發生病變。他曾經非常沮喪,但醫生告訴他,這是可以再來過的。經過六年復健,他重新登上舞台。

 外在的需求隨時改變內在的組織,這給我們教育者很大的啟發。讓我們知道,教育是有用的。

 為何主動學習才有用,被動學習沒有用?德國的實驗發現,學習一定要很早開始,腦部這塊區塊才會愈來愈大。過了青春期,就算每天練八小時也沒用。這曾引起歐洲父母的恐慌,那小孩不是要從週一補習到週六?但後來經過實驗發現,只有自願主動學習,學習的區塊才會變大,對腦神經連結的密度才有幫助。被動是沒有用的。

 習慣養成了很難改。因為一個神經連成了,要五年才會鬆掉。這就像買布做成衣,如果做壞了要改,是改不好的,最後只能把布丟掉,做一塊新的。這說明了為何小時候家教這麼重要,做事情第一次就要做對。

 說話是個本能,閱讀是個習慣,後天的習慣就要培養,若沒有從小好好培養,神經沒有連起來,長大就來不及了。

 還有像開車。你會發現,到人家工廠參觀,坐三次車都不認得路,但自己開過一次,就會了。可見主動學習,才會有效。

 經驗有個缺點,要靠時間換取。但我們不能經驗到世上所有的東西,只好透過閱讀,把別人的經驗內化成自己的。

 我讀穆桂英的故事給小孩聽,講到最精彩時說,不能再讀了,地板還沒擦。小孩立刻說,你讀你讀,我幫你擦地板,他覺得這樣很值得,這也說明了動機的重要。
 卡森(Ben Carson)是底特律做腦部皮質切除手術最多的醫生。他住在貧民區,有一天,他媽媽一指關了電視說,我到中產階級人家幫傭,發現別人有書,我們沒有。她強拉他上車,把他丟在最遠的圖書館。多年後卡森成為名醫重遊故地,發現他的朋友一半吸毒死掉,一半在街角要錢。他非常感慨,「當年母親那根手指頭。改變了我的一生。」

 城鄉差距再大,如果你可以打開書,就會打開一個世界。城鄉差距一定要靠閱讀改變,這是我看到閱讀對教育,最重要的一點。